“嗯,这个药切忌烟酒,一定要戒了,按照我给写的方子吃,不能断。保持心态很重要……”事无巨细的叮嘱了近20分钟,陶凯教授才挂掉电话,向记者表达了歉意。原本以为电话那端的是某位亲朋,陶凯教授却告诉记者,只是一位普通的患者,而这类电话自己每天要接上十几通。诧异之后,记者生出油然的敬佩:每天回答几乎相同的问题,对每位普通的患者都能保持耐心,细微之处见人品,没有极高的修养和医德,几乎无法做到。带着探究的心情,记者对话陶凯教授,探寻名医的炼成。中医治肺病:他挽救了多名重病患者的生命间质性肺疾病性肺疾病是一组极为常见,又是极为复杂的肺部疾病,其特点和难点就在于病变不限于某一肺叶或肺段,而是弥漫分布,是长久以来肺部疾病中难以治愈的疾病。在陶凯用中医诊疗并取得极大效果之前,这种病症一直是“西医诊疗”的“绝对领域”。而向这一难题发起冲锋,始于一次看似偶然的必然:当时年纪刚刚40岁的陶教授,医院的一位普通门诊大夫。中午值班的时候接诊了一位患急性间质性肺炎的病人。急性间质性肺炎作为弥漫性肺病中发病最为迅猛、凶险的一种,基本无药可医。而作为陶凯接收的首例急性间质性肺炎病人,这位患者当时的情况几乎已经药石罔效:只能躺着,坐着就会憋气,而且伴随着呕吐等症状,脸色青紫。在其他医院问诊的时候曾被医生判定,活不过下个月。抱着试试的态度,患者的家属背着患者找到了省中医,而接诊的恰恰是陶凯。即便是在早前对此类病症有过深入的理论研究,但上升到临床阶段,却是第一次。怀着忐忑的心情,陶凯运用中医辩证的方法,首先从恢复患者体力为主,再用因病施药进行治疗。在取得前期效果后,陶凯每个周都骑着车到患者家中进行复诊,直到患者康复。“这么凶险的疾病,通过中医的慢性调理患者恢复了健康,这给了我启示,这个病可以用中医药进行调理。”有了此次的经验,陶凯继续深入研究,以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为指导,习古而不泥古,博采众方,形成了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各种疾病有效的方案。自年始用中医药治疗余例全国各地肺间质疾病患者,效果显著,居国内领先水平,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曾经有个转院的患者,病情严重到需要呼吸机维持生命,在陶凯的治疗下,八个月后恢复健康,顺利出院。大医精诚,医人以德对于童年的记忆,最深的就是夜里几乎永远亮着的灯。出生于医学世家,父母都是医生。由于值夜班的时间不同,加上夜里看文献的习惯,陶凯家里的灯几乎没有灭过。而正是这长明的灯,成为当时年幼的陶凯记忆里不灭的底片,也照亮了他一生的医学路。在长期中医药临床实践中,陶凯摸索出了对支气管哮喘进行中药阶梯性治疗配合吸入激素制剂使激素依赖型患者停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缓解期的中药治疗使其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自年研制的国家新药金贝口服液(曾用名肺通),是我国第一个治疗肺纤维化的进行临床研究的中药新药……“没有任何的荣誉,能比得上患者的认可,当自己救活了原本重病的患者,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这是作为一个医生最大的成就,其他的,都不重要。”陶凯心里的“重”与“轻”分得很清楚:重的是患者,他曾用精湛的医术将多名急、危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轻的是自己,从今年大年初二就开始出差会诊,初四开始在宏济堂坐诊,没有任何完整的周末和假期。儿时陶凯家中的灯不灭,现在他床头的灯依然常亮。在患者的口口相传中,陶凯是医生,更是老友,陪伴着走过患病后的艰难的路——“一年一年又一年,我患病已进入第九个年头,病情稳定,仍一如既往地生活着。就目前状态,我坚信上帝还会眷顾我,不想“走”时,就不来‘叫’我!”——摘录自医疗网站“好大夫在线”上患者写给陶凯的感谢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也同。对于陶凯来说,用自己的医术守护着患者,让他们活的健康、活的快乐,就是他作为一个医生最大的愿望,也是身属医生这一职业,最有价值、最光荣的勋章。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地址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jxqt.com/fywh/11141281.html
1、推天柱骨-次位置:颈后,后发际中点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手法:以拇指或食[详细]
多有剧烈侧胸痛,常呈针刺样,随咳嗽或深呼吸而加剧,可放射至肩或腹部。如为[详细]
1、推天柱骨-次位置:颈后,后发际中点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手法:以拇指或食[详细]